男主角拉吉本身是一个很质朴的人,他虽然不懂得高大上的英语和上流社会的礼仪,但他懂得为人处世,与人同乐的道理,明明是月光集市的商业大佬却甘愿住在租房里,不是没有钱搬家,只是不想离开住在那里的邻居朋友。
他没有架子,可以在一群不熟的高端人士面前跟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也可以和集市的邻居们一起参演舞台剧,借车给结婚的人。
老婆米塔虽然和他一样出身于公立学校,但她努力学习英语,了解上流社会的礼仪,想得到他们的认可,从而融入他们的圈子,希冀女儿皮娅以后能够成为人上人
相比较于翻译过来的“起跑线”这个名字,我更喜欢原版名字“Hindi medium”,影片中很直接的将社会分成了上中下三个阶层,而影评的主人公就是这之中的medium。上层的人很轻易的享受最好的,下层的人也很轻易的接受最差的,只有中层的人一直在努力想得到更好的,他们看的到上层的好,也知道下层的苦,但是他们挤不进上层的圈子也接受不了下层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阶层,感受的最多,也最尽力的想去改变。
另外还有很多细节很有趣
“印度就是英语,英语就是印度。”
“法国人和德国人可以说不好英语,但是印度人说不好英语就是废物。”
读到这两句话时,多么的似曾相识。曾经的那些、现在的这些以m为尊,只要说英语,整个人的气质就会发光。当然秉着自己凡事都要先抬杠一下的想法——人家m实力强啊,这是事实啊,你要学习别人的技术,就应该先学习思想态度,方法论,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优秀的内涵。但是,如果你完全变成了它,那你就消失了。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更优秀,而不是为了s了自己,成为别人。
追求进步没有错
印度总是能够拍出精彩的故事,意外的『起跑线』对教育体制,社会风气和贫富等级等问题大胆的进行了讽刺。
想到了前一阵斯洛伐克的一部片子『女教师』,其中女教师第一天就要统计学生家长的情况和联系方式,方便自己的所有生活需求。
本片描述的故事和中国社会也很相似,贫富的差距加剧了等级的划分,而私立学校用教育来作为生意的方式,为人师却道貌岸然。
主角俩口子进入贵族圈,体验穷人巷,五味杂陈体会了真诚才是生活所追求的。影片虽然比较夸张的丑化富人生活
影片的喜剧部分,多数发生在拉吉夫妇假装一个他们不属于的阶层时,他们在上流阶层无法融于的窘和在贫民地区无法融于的苦,为观众奉献了足够笑料的同时,更是深刻反映了阶级间的巨大贫富差距,上流阶层的一掷千金和贫民区连饮用水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巨大的贫富差距,无疑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但更可怕的是阶级固化。
看完这部电影,我真的是连呼过瘾,印度人居然能从教育的环节,深入到阶级固化的议题,并且还将这样沉重、严肃的内容,拍的妙趣横生,又掷地有声
从[起跑线]看印度贫富差距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juexwj.com/a/1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