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炮事件》是继《黄土地》之后又一部佳作,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而且,使我们不得不作出美学上的沉思。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以至读者和观者可以玩味无穷,看《黑炮事件》就有这种感觉。
一、双套环结构的叙事体系与内涵
影片以荒诞式的“黑炮事件”为框架,叙述了一个国家重点工程“WD’的悲剧,看起来荒诞不经,其实表现了惊人的内在真实,使人屏息宁神,握腕长叹。谁(或什么因素)造成了“WD”的悲剧?恐怕谁都一时说不清楚

一部无比荒诞的黑色悲剧,人格和精神被官僚到摧残凌辱,芝麻大的小事儿也可以被渲染为“反右”的阶级高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当时大环境下,分清大是大非,对内部问题不加询问,随意判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实干的知识分子最后站在天主教堂想释放内心疾苦而不敢进去的一幕也是对宗派主义的讽刺。
相反严霜夏零的赵书信,领导简单的给一包烟,他也会发自内心的感谢领导,调离也会只想是工作的需要,产生对立极大的反差。
会议室墙上大的尴尬的钟表,两次开党委会研究,分别用了1个半小时和不到2小时,并最后说到一共开了五次党委会,而下面的干部们在画老鼠,摆火柴,烟缸塞满烟头。
女副书记的形象把粉红渲染到了极致,一把书记最后的和稀泥看似化解了赵书信的错误,而是让一位同志永远背了黑锅,反过来冠冕堂皇的把自己人小冯推了功劳。
女员工会说德语自己却和经理说“连赵工都不信任,自学外语,又能如何?”道破套路。
片中太多的尴尬和套路,30年前对于如今依然如此吧,丢的一个“炮”,一粒棋子儿
表叔(姑奶奶长子)是上世纪30年代人,20岁不到做了宜宾纸业工程师,厂里一个女的主动追求表叔,女方又说是给一个当兵的说了亲,被男方告了。表叔下岗,回家务农,后来娶了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妇女。两个孩子,大是软骨病,小的被鞭炮炸断了手(姑奶奶惊吓过度去了)。
表叔30多,乡镇纸厂缺人才,后在乡镇纸厂当了厂长,但两个孩子,大的表叔带在身边教会了电器维修,但没结婚。小的在农村做了农民,结了婚,媳妇跑了。
后来90年代乡镇纸厂破产了,表叔有8万块遣散费。但没有投资或再就业

我一直有个疑惑,就是过去的我们的封建王朝好在哪里?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读了很多的书,现在的我已经可以有点自己的想法和比较固执的看法了。
我们期待着美好的的明天,共同进步,共同努力,为了共同富裕。
我们提倡助力每一个梦想。然而梦想的答案是发财?
我能说什么呢?什么时候人类社会会不荒诞,黄粱一梦到大国梦。我们的历史有五千年,翻开史书看一下,哪一个时期没有荒诞不经的事情。大跃进,文化斗争,身在潮流里,没有两下子怎么敢做弄潮儿。
权力会让人迷失,过度的信仰会让人产生错觉

感同身受。
很难想象,35年后的今天,这种题材绝不会得到上映,能拍出此片的导演再也无法拍此类电影。
当听到“不是我们的操作问题”时,老太太笑了。
当听到“是我们的翻译问题”时,大家沉默不语。
开了五次会议,什么结果都得不出,实在过于讽刺。中国人讲究中庸折合,各打五十大板,结果屁问题没有解决,纯粹心理得到了满足。
发生问题,出现了损失,第一想的是谁的责任,谁来背锅。
当时的宽松土壤孕育了多少充满才华的作品,现在呢。我们缺的不是题材,而是太多条条框框扼杀了充满创造力的繁衍。

【黑炮事件】盖尔哈德·奥尔谢夫斯基主演,荒诞而又真实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juexwj.com/a/17016.html